无悔特教30年

本文转自:湘西团结报

无悔特教30年

—— 记全国优秀教师、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杨芹

本报全媒体记者 伍珊珊

“注意看我的嘴型:‘小美—的—门牙—掉了’。”9月10日,在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(以下简称州特校)听障班二年级的课堂上,教师杨芹一边打着手语,一边用略显夸张的嘴型朗读着课文,台下的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她。

“看着孩子们一步一步成长起来,我觉得特别的幸福。”今天是杨芹从教以来度过的第30个教师节,就在9月8日,她获得了“全国优秀教师”称号,回顾这些年的特教生涯,她说:“作为一名特教老师,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的选择。”

30年无悔特殊教育,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与羁绊,让她愿意扎根于此?

“我到现在依然还记得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的场景。”杨芹回忆说。1994年7月,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她被分配到州特校。这是湘西州内唯一的一所专为听力、智力、视力残疾适龄儿童和少年,提供九年义务教育的全日制寄宿制学校,如何和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打交道,是杨芹毕业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。

“那时,州特校建校才2年,很多方面都属于起步阶段。”为了顺应盲生教学需要,她刻苦自学盲文,在学校开设视障班的时候,第一个主动接受盲生教学任务,是州特校第一位盲文教师。为了更好地和听障班的孩子们沟通,她又认真学习手语,如今,手语早已成为她的另一种“语言”。

“有时候,一句简单的话,需要重复很多遍,孩子们才能学会;有时候,一个简单的概念,需要讲解很多遍,才能让他们理解。”她坦言,特殊学校的孩子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精力,但是她从不喊苦、喊累,她说:“我打心眼里心疼他们,如果我的不断重复能够让他们多学到一点知识,我会很满足。”

“我记得,有一次‘六一’儿童节,表演节目需要唢呐作为道具。第二天,一个学生主动做了一个竹制的唢呐,问我可不可以。当时,我心里特别感动。”说起那些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点点滴滴,杨芹依然难掩激动。她说,这些回忆如今依然在温暖她,给予她无尽的力量。

考虑到这些特殊的孩子更敏感、自卑,处理挫折和困难更有难度,为此,杨芹始终以“四有”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用爱抚育每一个残疾孩子。“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爱。”她采取“以残育残”的方法,讲述优秀残疾人拼搏进取的故事,让孩子以优秀残疾人为榜样,从小培养身残志坚的品格。她还经常请当地优秀残疾人现身说法,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身边的榜样力量。生活中,她也始终像妈妈一样,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,因此,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“妈妈老师”。

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 杨芹的努力没有白费,她不仅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尊敬和喜爱,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。这些年来,她共获得省级荣誉奖励5次,州级先进个人或嘉奖奖励8次,记功1次;她参与的课题研究获省级优秀成果一、二等奖;她参加教师说课比赛和教学示范课比赛,分获国家级一等奖、二等奖……这些荣誉无不激励着她继续前行。

当问及是什么原因让她扎根特殊教育30年不动摇时,她坦然地说道:“这些年,虽然也有机会去更好的学校,但是,我本身是学特殊教育的,教育这些特殊的孩子就是我的职责,我觉得他们更需要我。”

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,她用爱和坚持,努力践行着一名特殊教育教师的初心,帮助这些“折翼的天使”更好地融入社会。“孩子们是单纯的,谁爱孩子,孩子就爱谁,只有用真正的爱才能教育好孩子。”杨芹说。

Tags: